咨询电话
0311-80761656
手机:13731188192
联系人:王老师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年轻干部队伍,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如何实现这支队伍“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稳步提升,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承载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光辉历史的西柏坡,以其独特的红色资源,为解答这一课题提供了丰厚滋养与实践路径。以西柏坡红色教育为核心载体,依托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系统开展西柏坡党员培训,正是淬炼年轻干部党性、优化队伍结构、实现“质”“量”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 铸魂育人:深挖“质”的内涵,筑牢思想根基
年轻干部队伍的“质”,首先体现在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为民情怀和过硬的政治品格上。西柏坡时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实现伟大转折的辉煌时期,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
传承“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通过西柏坡红色教育,年轻干部身临其境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进京赶考”前的清醒与坚定,深刻领悟“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深邃内涵与时代价值。这有助于他们抵御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诱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汲取斗争智慧,提升能力素养:西柏坡时期,党中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系统的西柏坡党员培训,引导年轻干部学习这段历史,从中汲取应对复杂局面、破解发展难题的智慧和勇气,提升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使其不仅“想干事”,更能“会干事”、“干成事”。
强化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西柏坡是“土地改革”等重大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践地。重温这段历史,能让年轻干部深刻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个人成长融入服务人民的伟大事业中。
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通过专题教学、现场体验、情景模拟、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将厚重的历史转化为生动的教材,让西柏坡精神入脑入心,从根本上提升年轻干部的“政治三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夯实“质”的基石。
二、 固本培元:优化“量”的储备,拓宽源头活水
一支充满活力的年轻干部队伍,不仅需要个体素质的优异,更需要整体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接续有力。西柏坡红色教育在提升个体素质的同时,也为扩大和优化队伍“量”的储备提供了有效途径。
吸引优秀人才,激发入党初心:生动而深刻的西柏坡精神教育,能够感召更多优秀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崇高追求,激发其加入党组织的内在动力,为干部队伍储备充足的“源头活水”。
系统培养锻炼,促进规模适度: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西柏坡党员培训,特别是针对青年党员和后备干部的专题培训,可以系统性地发现、培养、考察和锻炼年轻人才,确保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都有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年轻干部储备,形成梯次合理、接替有序的良好局面。
优化队伍结构,注入新鲜血液:有计划地组织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年轻干部参加西柏坡红色教育,有助于打破部门、地域界限,促进不同背景人才的交流融合,优化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经历结构,为整个干部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与创造力。
三、 “质”“量”并举:实现协同发展,赋能时代新人
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质”与“量”并非割裂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一定的“量”作基础,“质”的提升就缺乏广泛的选择空间;没有高的“质”作保障,“量”的积累就可能失去方向和意义。
以“质”引领“量”: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的西柏坡党员培训,确保进入干部队伍的年轻人都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准,从源头上保证“量”的优质。
以“量”促进“质”:在保持一定数量的基础上,通过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机制,促使年轻干部不断自我加压、追求卓越,从而在整体上提升队伍的“质”。广泛的西柏坡红色教育覆盖面,为优中选优提供了更大可能。
在实践中检验与统一:最终的“质”与“量”的统一,需要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进行检验。西柏坡精神所蕴含的奋斗情怀和实干担当,激励着年轻干部将培训所学转化为行动自觉,在实干中增长才干,实现个人“质”的飞跃与队伍整体“量”的优化同步推进。
立足西柏坡这片红色热土,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深入实施西柏坡红色教育,规范开展西柏坡党员培训,充分发挥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阵地作用,是新时代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抓手。它关乎“魂”的铸造,也关乎“基”的巩固;既追求个体素质之“精”,也谋求队伍规模结构之“善”。唯有坚持“质”“量”并重、双轮驱动,方能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永续发展。
(作者: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