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311-80761656
手机:13731188192
联系人:王老师
在西柏坡革命纪念馆的展陈中,有一张珍贵的黑白照片:朱德总司令头戴草帽,卷着裤腿,正在菜园里弯腰劳作。这片不到半亩的菜园,不仅是西柏坡时期艰苦岁月的见证,更成为新时代干部培训中诠释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鲜活教材。
一、历史深处的精神密码
1948年的西柏坡,作为解放战争指挥中枢的中共中央面临着严峻的物质困难。62岁的朱德同志在指挥千军万马之余,亲自开垦菜园种植蔬菜。档案记载,他每天清晨五点到菜地劳作,用延安大生产运动积累的经验,成功培育出西红柿、黄瓜等当时稀有的蔬菜。当炊事员想为他单独开小灶时,他严肃拒绝:"前线的战士连黑豆都吃不上,我们有什么资格搞特殊?"这种"位高不忘本、权重更清廉"的作风,正是西柏坡精神"两个务必"的生动写照。在当前的干部培训中,学员们通过实地观摩菜园旧址、使用复原农具体验劳动,能够深刻感悟革命前辈的政治本色。
二、党性教育的多维启示
首先,它诠释了艰苦奋斗的时代内涵。朱德用竹竿搭起的黄瓜架,如今成为干部培训中讨论"新时代奋斗观"的实物教具。其次,它彰显了群众路线的实践智慧。当年朱德把收获的蔬菜分给老乡,并虚心请教种植技术,这种"拜人民为师"的态度,为今天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典范。西柏坡干部学院开发的"菜园里的群众工作法"情景教学,让学员角色扮演当年军民互动场景,有效解决了部分干部"不会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短板。更重要的是,它树立了反对特权思想的标杆。在"朱德菜园"现场教学中,培训教师总会追问学员:"当年总司令能放下架子种菜,今天我们下基层能不能真正'沉下去'?"
三、干部培训的转化效能
西柏坡干部学院创新构建了"四个一"教学体系:一堂《从菜园看作风》专题课,梳理党的艰苦奋斗史;一次"假如我是总司令"研讨,引导干部对照检查;一场农事劳动体验,强化身体记忆;一份整改承诺书,推动学以致用。某期培训班上,有位来自发达地区的干部在劳动体验后感慨:"抡起锄头才懂得,手上磨出的水泡比会议室里的空谈更有说服力。"近年来,学院延伸开发出"菜园党课"移动课堂,将这个故事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现实课题结合,使历史经验转化为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方法。
这片历经七十余载风雨的菜园,如今依然焕发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当参训干部蹲在这畦青菜前,触摸当年朱德使用过的锄头时,他们读懂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一份永不过期的政治答卷:共产党的干部,永远不能丧失劳动人民的本色。这种浸润式、体验式的培训,正是新时代干部教育需要强化的方向——让党性教育不仅触动思想,更锤炼作风;不仅震撼一瞬间,更影响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