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311-80761656
手机:13731188192
联系人:王老师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红色圣地西柏坡再次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追寻初心、锤炼党性的重要阵地。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新时代的党性教育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持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育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西柏坡,这个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小山村,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移驻于此,这里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革命战争转向和平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不懈奋斗,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开展党性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内容丰富而深刻,涵盖了多个维度。以党史教育为基石,系统讲述西柏坡时期的光辉历史,使党员干部深入了解党中央在西柏坡的重大决策、战略部署以及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艰辛历程。通过还原三大战役的紧张局势、解读七届二中全会的深远意义,让学员们清晰认识到党在关键时刻的历史抉择与高瞻远瞩,从而增强对党的历史自信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西柏坡精神的解读是培训的核心内容。“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时刻警醒着党员干部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取得成绩时要戒骄戒躁、不懈奋斗。“赶考” 精神则强调了党面临新的历史任务时的使命意识与责任担当,激励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以赶考的心态应对各种挑战,不断为人民交出满意答卷。这种精神内涵的深度剖析,有助于党员干部在思想层面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革命先辈的事迹是生动的教材。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西柏坡时期,生活简朴、工作勤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展现出的坚定信仰、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成为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通过讲述这些事迹,引导学员们传承先辈们的优良作风,在实际工作中秉持公心、勇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在教育方式上,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注重多样化与实效性。现场教学是一大特色,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廉政教育馆等场所,专业讲解员结合实物、图片、历史资料等,生动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学员们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在中共中央旧址,学员们可以看到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简陋的办公和居住环境,深刻体会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以及老一辈革命家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专题讲座邀请党史专家、党校教授等深入解读党的理论、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等内容。专家们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为学员们带来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讲解,帮助学员们系统掌握党性教育的核心要点,提升理论素养。
体验式教学进一步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组织学员重走革命路,模拟当年革命先辈的行军路线,途中设置各种体验环节,如推独轮车送军粮等,让学员们亲身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成果。开展红色主题文艺活动,学唱革命歌曲、观看红色剧目等,通过艺术形式激发学员们的情感共鸣,使党性教育入脑入心。
近年来,众多党员干部参与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后,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思想层面看,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党的忠诚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深刻认识到党的伟大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必须始终保持对党的信仰和对人民的初心。在实际工作中,干部们的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更加注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艰苦奋斗的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许多参与培训的基层干部回到工作岗位后,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西柏坡党性教育培训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发展,持续为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它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以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多样的教育方式,助力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每一位走进西柏坡参加党性教育的党员干部,都将在这里汲取精神养分,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