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311-80761656
手机:13731188192
联系人:王老师
在太行山东麓的滹沱河畔,西柏坡——这个曾指挥千军万马决胜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小山村”,如今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它的历史荣光。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作为新时代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将“后院角落”里见真章的调研精神熔铸于西柏坡党员教育培训的核心,为新时代党员干部锤炼求真务实作风提供了深刻的历史镜鉴与行动指南。
回溯峥嵘岁月,西柏坡时期的中央领导集体将调查研究视为决策的生命线。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后,面对解放区土改复查、支援前线等复杂工作,领袖们带头深入最基层:毛主席在农民家中盘腿而坐,细问柴米油盐;刘少奇同志穿行于田间地头,倾听百姓心声;周恩来同志在低矮农舍里与村民彻夜长谈。他们深知,真正的社情民意不在精心准备的汇报材料里,而在农家“后院角落”——那些烟火蒸腾的灶台边、布满老茧的手掌中、低矮破败的屋檐下。正是这些泥土气息的调研,催生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精准实施,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深厚根基。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深植于这片精神的沃土,将“后院角落”式调研升华为培训的核心心法,通过西柏坡党员教育培训的实践教学,引导学员拒绝“盆景式”、“打卡式”调研:
身入“后院”:直抵现场的原点体验。学员们在西柏坡及周边村落,重走领袖足迹,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坐一条板凳,在真实的“后院角落”中感受民生温度,体察基层脉动。
心至“角落”:穿透表象的深度对话。课程强调摒弃预设结论,带着“空杯心态”,以“甘当小学生”的姿态,聚焦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角落”问题——群众的急难愁盼、发展的隐性梗阻、政策的落地偏差,在促膝谈心中捕捉最本真的声音。
求解真章:实践导向的成果转化。培训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学院引导学员将“后院角落”的见闻转化为带着泥土芬芳的调研报告与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推动调研成果从纸上走向现实,真正服务于决策与民生改善。
这种浸润于西柏坡党员教育培训中的调研心法,其教育意义历久弥新:
它是“两个务必”的生动践行。“后院角落”的躬身实践,正是“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中的具体投射,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有力的抵制。
它是初心使命的深度唤醒。当学员在农家院落里,亲耳听到群众的期盼与忧虑,那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泥土气息中愈发滚烫,使命在真实诉求中更加清晰。
它是能力本领的淬火熔炉。在复杂现实的“后院角落”中发现问题、分析矛盾、寻求答案,是对党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的全方位锻造。
西柏坡的灯火,曾照亮中国前行的方向;西柏坡的调研心法,今日依然闪耀着穿透迷雾的光芒。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以“后院角落”为课堂,将西柏坡党员教育培训淬炼为一场场拒绝“走过场”的实践洗礼,让党员干部真正明白:最有价值的决策密码、最深沉的人民情怀、最可靠的执政根基,永远深植于那些看似寻常、却饱含真情的“后院角落”之中。唯有真正俯下身、沉下心,在泥土深处触摸时代脉搏,方能在复兴征途上书写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真章。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 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