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学习园地

咨询电话

  • 咨询电话

  • 0311-80761656

  • 手机:13731188192

  • 联系人:王老师

西柏坡党性教育的闭环:让党员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发布时间:2025-04-29 08:49:51

西柏坡党性教育

  西柏坡党性教育的历史根基:以纪律锻造革命品格

  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实践典范。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此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全党立下铁的纪律规矩。西柏坡党性教育的核心,正是从历史中汲取纪律严明的精神力量,让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学":以史为鉴,筑牢"不敢腐"的敬畏之心

  学习西柏坡精神,首先要深刻理解其历史内涵。西柏坡时期,党中央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贪污腐败零容忍,确保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今天的西柏坡党性教育,通过实地参观、历史文献研读、案例教学等方式,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后果,强化"伸手必被捉"的纪律敬畏。只有真正学深悟透党的纪律发展史,才能从思想深处树立"不敢腐"的底线意识。

  "思":对照检视,构建"不能腐"的制度思维

  西柏坡精神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制度建设的智慧源泉。当时,党中央通过健全党内监督、规范财经管理、强化群众监督等方式,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腐败体系。新时代的西柏坡党性教育,应引导党员干部思考如何将历史经验转化为制度约束,如何在工作中堵塞漏洞、扎紧制度笼子。通过研讨交流、情景模拟、廉政风险排查等方式,让党员干部在反思中强化"不能腐"的制度意识,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践":知行合一,培育"不想腐"的价值追求

  西柏坡精神的本质是信仰的力量。老一辈革命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守廉洁自律的品格,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今天的西柏坡党性教育,必须注重实践导向,通过志愿服务、基层调研、廉政承诺等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锤炼党性,在真抓实干中涵养"不想腐"的精神境界。只有将纪律要求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才能让廉洁从政成为思想自觉。

  "悟":内化于心,形成反腐倡廉的终身自觉

  党性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纪律意识融入血脉、成为本能。西柏坡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它不仅是历史经验,更是一种精神传承。通过西柏坡党性教育的闭环学习——从"学"到"思",从"践"到"悟",党员干部能够不断强化自我革命精神,真正筑牢"三不腐"的思想堤坝。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让西柏坡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西柏坡党性教育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面向未来的精神锻造。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我们必须用好这一宝贵资源,让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的闭环中,真正实现从"不敢腐"到"不能腐"再到"不想腐"的升华,使西柏坡精神成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的强大精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