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0311-80761656
手机:13731188192
联系人:王老师

太行东麓,滹沱河畔,西柏坡这片红色热土,始终回荡着“进京赶考”的历史回响。政协委员奔赴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深刻的西柏坡红色培训。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校准。站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点,委员们在此学习的,不仅是光辉历史,更是如何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要义,创造性地转化为履行职能、服务发展的实践方略。

一、学“两个务必”,以清醒头脑应对“十五五”风险挑战
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内核。对于政协委员而言,学习“两个务必”,就是要将其作为履职尽责的“清醒剂”。
在“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将更趋复杂。政协委员在建言献策时,必须力戒虚浮、拒绝空谈。无论是围绕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都需要保持谦虚谨慎的调研作风。要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真实情况,听取多方意见,使提案和建议建立在扎实的证据和严谨的分析之上,避免“拍脑袋”决策。同时,要弘扬艰苦奋斗的担当精神,聚焦“十五五”规划中的硬骨头、深水区,敢于提出逆耳忠言,勇于监督敏感领域,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二、学“敢于斗争”,以战略魄力破解“十五五”发展难题
西柏坡时期,党中央以非凡的魄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展现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这种战略勇气,正是破解“十五五”时期结构性、周期性难题所必需的关键品质。
“十五五”规划必将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发展路径的重大创新。政协委员作为各领域的代表人士和专业人士,不能当“好好先生”或“旁观者”。要将“敢于斗争”的精神转化为建言资政的锐气。例如,在讨论如何突破“卡脖子”技术时,要敢于呼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在推动共同富裕时,要敢于触及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深层次矛盾,提出建设性方案。这种“斗争”,是为国为民的直言诤言,是基于专业和调研的理性声音,目的是为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三、学“依靠群众”,以人民情怀夯实“十五五”民意基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在西柏坡时期乃至整个革命建设时期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政协委员来自人民、代表人民,密切联系各界群众是职责所系。
“十五五”规划的成功编制与实施,离不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政协委员要将西柏坡的群众路线工作法,内化为联系界别群众的有效机制。
“走下去”听民意:利用西柏坡红色培训所激发的初心,更主动地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学校社区,搭建“委员工作室”、“社情民意联系点”等平台,倾听原汁原味的百姓诉求,将“一线声音”转化为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
“请上来”聚民智:围绕“十五五”规划的重点议题,组织召开界别协商会、座谈会,邀请普通群众、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使规划编制更能集思广益、贴合实际。
“解难题”惠民生:将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如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作为履职的优先方向,通过民主监督、专题调研等方式,推动问题解决,让“十五五”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四、学“立规矩明纪律”,以优良作风保障“十五五”履职效能
西柏坡是“立规矩的地方”,党中央在此制定了包括“六条规定”在内的一系列纪律,确保了党的团结统一和事业的顺利推进。
政协委员是社会各界的标杆,其言行作风直接影响政协组织的形象和履职效能。通过学习,委员们要更加自觉地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遵守政协章程和各项制度,在协商讨论中理性有度,在合作共事中真诚包容。要珍视委员荣誉,廉洁自律,拒绝奢靡之风,以务实的作风和清廉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从而更有效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十五五”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结语
此次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淬炼,让“赶考”的命题穿越时空,在委员们心中激荡出新的回响。从这里带走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与精神的滋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考卷。面对“十五五”的新征程,全体政协委员必将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感、所悟,熔铸为坚定的政治信念、自觉的为民情怀和务实的履职行动。